首页 > 新闻资讯 > 电影评论电影评论

《当代电影》|《邓小平小道》的创作之道

发布时间:2023-04-20  人气:338

新作评议

作者:胡智锋 胡雨晨 

责任编辑:杨天东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2年第6期

图片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图片

胡雨晨

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电影《邓小平小道》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成为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创作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代表性作品。该片主创对伟人邓小平,尤其是“邓小平小道”这条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独特小道深入而丰富的史料发掘,深情推出了这部有突出亮点与价值的优秀电影。探究该片的创作之道,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一、《邓小平小道》的创作亮点

作为一条举世闻名的、改变了当代中国人前途和命运的小道,真实的邓小平小道以及邓小平在这条小道上走过的三年四个月的生活历程,无疑是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也正因如此,把真实的邓小平小道搬上银幕,反倒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该片主创知难而进,编剧王兴东先生为打磨剧本历时十五年之久,终于向我们奉献出这部亮点迭出的精品佳作。该片的亮点突出地体现为出新、出奇和出彩。

(一)出新

电影《邓小平小道》的突出亮点首先体现在出新。该片为避开大家过于熟悉的内容而着力于对那些以往人们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甚至从未听闻的新人物、新故事和新细节的挖掘,为这段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往事增添了新鲜且丰富的色彩。

影片中那位与邓家形影不离、相伴相随的黄干事,那位与卓琳亲如姐妹的工友小程,还有那位对“老邓”关爱有加、悉心关照的罗厂长······这些人物有的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或者未曾出现,或者一笔带过,或者语焉不详,而该片重新发掘了这几位小人物并予以浓墨重彩的描画与塑造。黄干事的严肃、较真,甚至刻板;小程的善良、热情与聪颖机智;罗厂长的宽厚、仁义与大气,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小人物生动而饱满的形象,对于衬托和营造邓小平的光辉形象以及卓绝高贵的人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该片用成熟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邓小平小道从开辟、封堵再到恢复的完整故事。从罗厂长等人动议将邓小平居住的房子后面的围墙扒开豁口,打通直通工厂的小道,到中间为了保护邓小平安全,将豁口重新封堵,再到离开南昌回京之前邓小平要求拆除封堵的墙垛,对这条具有特殊意义的小道来龙去脉的完整呈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段故事的传奇色彩。再如,为了改善生活,工友小程弄来若干菜种,邓家老小全体动员在院子里开荒、修水道,甚至为积农家肥而搭建了临时茅房,影片向我们讲述了邓小平全家开荒种菜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故事。还有在车间工作时邓小平因低血糖摔倒在地,工友们紧急寻找糖水救助邓小平的故事。不论从电影本身还是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些新故事的发掘都显得十分珍贵和难得,也使得影片中的人物与情感更为可感、可信。

影片对以往我们熟知的历史——在这一段艰难的时光里因不堪“造反派”的羞辱而跳楼,不幸摔成高位截瘫的邓朴方辗转来到父母身边——的讲述,不仅再现了邓小平与邓朴方父子情深的种种场景,更是挖掘了若干鲜为人知的全新细节。比如,父子相见之前分别认真地理发、刮胡子;为鼓励儿子振作起来,邓小平故意弄坏收音机,让卓琳交给儿子发挥专业所长来修理;邓朴方离开南昌回京治病之前,将一把珍爱的“痒痒挠”赠给父亲,并为父亲挠痒等若干细节······它们都将邓小平与邓朴方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相互支撑的点点滴滴,予以精到的演绎与呈现。

正是对新人物、新故事、新细节的发掘、打磨与呈现,使得《邓小平小道》在大家熟悉的人物故事基础上,呈现出全新的景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记。

《邓小平小道》剧照

(二)出奇

影片不仅着力于发掘新的亮点,也在竭力发掘出奇的亮点,也就是别出心裁地营造富于戏剧性的场景和氛围,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该片多个场景都产生了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出奇效果,如红卫兵“造反派”来势汹汹地冲进工厂车间,准备批斗邓小平时,令人惊异的是,面对气势逼人的“造反派”,邓小平不仅没有表现出紧张或者愤怒,而是认真地在工作台上忙着工作,当红卫兵质问他是不是邓小平时,他却反过来说:“我又不是大熊猫,有什么好看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邓小平甚至邀请红卫兵看看他的手艺怎么样。再比如,当邓小平在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时的老战友罗志才的儿子找到他,想请他为受批斗的母亲写下证明时,邓小平沉思半晌,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这位年轻人两个字:忍耐。在邓小平即将结束三年多的劳动改造生活、离开江西回到北京之前,罗鹏厂长才揭开自己身份的谜底,原来他是二野老政委邓小平的老部下;同时,一直看管邓小平的黄干事为自己之前过于刻板的行为流露出惭愧之意时,小平既没有表露出对罗厂长的特殊偏爱,也没有表露出对黄干事的诸多不满,而是说:“他保护我,你监管我,目的都是一个——为了让我不出事,你们都完成了任务。”这样的细节设计,既化解了人物在情感上的某种尴尬,又令人感受到邓小平豁达宽厚的人格与品格。这些场景貌似平常又处处充满戏剧性张力,正所谓“看似寻常却奇崛”,表面平平淡淡的言语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特效应。

(三)出彩

《邓小平小道》全片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和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在精心打造的剧情中演绎出多个出彩的场景和故事。比如,每当遇到艰难的选择时,影片都会出现邓小平用冷水从头浇下的场景,当夫人卓琳劝他注意时,他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怕泼冷水!”以此表现邓小平坚强坚韧的个性与品格。卓琳拿着邓朴方大学时代用过的参加运动会的奖品——那只残破的搪瓷盆请工友帮忙修补,工友不解,卓琳说是小平坚持不丢弃。这个搪瓷盆小细节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每次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这不仅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更寄托了邓小平与邓朴方之间深深的父子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老人对因他而受到伤害的儿子的深情。

在影片中,邓小平两次出现了一反常态的激动和激情:一是当邻居的小女孩偷看卓琳带着工友们包粽子的场景而流露出渴望获得的神情时,邓小平惦记着让黄干事给小女孩送去刚做好的粽子,黄干事表示拒绝,一向低调的邓小平忍不住发了大火,坚持要把粽子送给孩子,说:“娃娃吃不了,我这个红军爷爷吃不下,你不送我送!”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的时候,邓小平首先想到的不是眼前的家人,而是对社会主义、对国家的深刻反省;另外一个场景是:当邓朴方对自己拖累家人而情绪低落时,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如此能忍耐,邓小平满怀激情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老同学陈延年面对屠刀而绝不跪下、为了真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震撼场景,通过这些激昂的话来鼓舞意志消沉的邓朴方。

这些出彩的亮点,不仅使该片一次又一次地达到戏剧性高潮,而且有力地塑造了邓小平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坚持真理、不懈奋斗的光辉形象。


二、《邓小平小道》的创作价值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电影作品,《邓小平小道》呈现了突出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邓小平小道》以电影的方式生动还原和再现了伟人邓小平那一段独特且重要的生活内容。此前与邓小平小道相关的影视艺术作品也出现过不少,但聚焦邓小平小道以及这一时期邓小平的生活内容的还是首次。该片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这段时间,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新建拖拉机修配厂下放劳动改造的生活做了全景式的呈现。难能可贵的是,该片不仅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这段特殊生涯中邓小平和家人的生活情况和工作状态,而且用艺术的手法对诸多新人物、新故事、新细节的发掘和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出奇场景的描摹,以及若干充满艺术感染力、震撼力的情节段落,将那一特殊岁月里邓小平真实的生活轨迹生动演绎出来。这无疑都将成为宝贵的、具有某种文献价值的历史影像,对我们回顾与反思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思想价值

该片在还原真实生活场景和故事的同时也在挖掘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里既有对邓小平坚韧深沉、淡定从容、处变不惊的性格与人格魅力的生动表现,更有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忧虑与思考。影片表现了邓小平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坚守信仰的高远理想与高尚情操,尤其是面对人民群众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邓小平对卓琳说:“说一千道一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这也为此后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挺身而出、拉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篇章做了铺垫。邓小平的一系列深刻的思想正是发源于这条小道,发源于在这条小道上行走的三年四个月当中的体悟与忧思。该片对这些宝贵的思想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精到的挖掘,并以独特的影像形态予以表达和呈现,因此,该片的思想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三)艺术价值

该片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电影的创作有许多新的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和收获。

其一,以小见大。面对重大的题材、重大的内容,该片并没有通过大事件、大人物的铺叙和展开来以“大”写“大”,而是着力选择了小人物、小故事、小细节,用这些“小”来呈现“大”,以小见大地呈现出真实细腻的日常生活状态。这使得电影更接地气,令人有真切与真诚之感。

其二,以情说理。作为伟人的传记片,传主本人邓小平是坚韧、坚毅、喜怒不形于色的。应当如何挖掘人物内在的深情呢?影片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亲情、爱情、友情的丰富延展中表达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邓小平与卓琳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深刻动人的爱情,与儿子邓朴方之间的父子深情,以及与工友之间的真挚友情,都从不同侧面表达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过上安定富足生活的向往,以及邓小平对于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其三,以实带虚。对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如何既为观众带来真切的感受,又避开那些纷繁复杂的背景?该片通过黄干事、罗厂长、程红杏、保姆苗阿姨,以及小女孩、红卫兵等若干小人物的生动塑造和对他们的故事的刻画描摹,通过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物故事的描写,让人们深刻体会大时代下的风云变迁。


《邓小平小道》剧照


三、《邓小平小道》的创作启示


从《邓小平小道》的创作中,我们可以获得诸多关于电影创作的启示,特别是一部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而严谨的创作态度

影片仅打磨剧本就历时长达十五年之久,从中可见,该片主创没有做应景文章或应付制作,而是带着对“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以真诚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扎根火热的现实生活,在大量的采风、访问和文献阅读中获得影片创作灵感。因此,该片无论是在历史史实还是人物情感上给人带来的说服力和可信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如果没有这样真诚而严谨的创作态度,只流于表象化的去做应景之作,是绝不会达到目前这样的高度和深度的。

(二)写实与写意结合的创作方法

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尤其是人物传记类电影的创作来说,单一的写实和单一的写意都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过于拘泥历史真实的叙述史实或是缺乏扎实的史料基础的空泛写意与想象,都会失之偏颇并最终导致影片走偏、走歪。该片最值得肯定的就是将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作方法。大的事件脉络有据可查,同时又不拘泥于文献报告式的平铺直叙的写实,而是将充满诗意和艺术感的写意手法融入其间,比如,影片中邓小平用冷水洗澡、卓琳找工友修补搪瓷盆、邓朴方的轮椅在风雨中翻倒,以及邓家一家老小翻土种菜等故事情节,都不仅仅是一般化的写实,而是赋予了浪漫、深情、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写意表达。这种将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的创作方法,既使该片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也为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三)不懈积累与打磨的创作功力

在该片长达十五年的剧本打磨过程当中,主创对该片人物、故事和细节的精益求精,尤其是那些出新、出奇、出彩的亮点的设计与安排,都彰显出他们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创作态度,体现出他们深厚积累、反复打磨的创作功力。从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到每一个情节的设计,再到每一处细节的雕琢,都为该片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正是这种不懈积累与打磨的创作功力,让该片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得到了高度统一,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电影创作中去反复思考探究。

总的来说,电影《邓小平小道》的创作为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电影的创作积累了新的经验,其中的亮点与价值都为我们今后的同类电影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并认真梳理总结。

(转自《当代电影》杂志,作者胡智锋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胡雨晨系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

COPYRIGHTS © 2015-2018 Beijing Starline International Film & Television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52256号 技术支持:苏州企业网站制作